欢迎光临 标准集团(香港)有限公司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全国服务热线

产品搜索


新闻中心

技术服务

联系方式

标准集团(香港)有限公司
地址:上海市闵行区金都路4299号D幢1833号
电话:021-67801892
手机:13671843966
E-mail:info@standard-groups.com
网站:http://www.rouruanduceshiyi.com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鞋业大国大力扶持“大国工匠”

鞋业大国大力扶持“大国工匠”

作者: 发布于:2016-08-18 点击量:724

李克强总理的一席话,将今年首度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工匠精神”再度推为社会热词,也把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中国是世界制鞋大国,大国当有“大国工匠”,然中国鞋业的“工匠精神”何在?今日,中国鞋业已经步入一个艰难发展的瓶颈期,有人将其归咎于工匠精神的缺失,是否恰如其分?记者专访了鞋业专家、北京环境与艺术学校党委书记于百计,他在鞋业界默默耕耘四十余年,从一名一线的制鞋工匠成长为行业专家,培养了大批的行业人才,不仅深刻地见证了工匠精神在中国鞋业的传承和失落,也见证了鞋业技能人才培养在中国走过的坎坷道路。听他谈工匠精神的根和魂,谈人才培养的梦想和现实,让我们对中国鞋业的明天充满了无限期待和憧憬。

 

中国鞋业发展历史悠久,“工匠精神”有其根和魂,过去都是师傅带徒弟,有着严格的规矩:师傅的眼睛就是尺子,师傅的话就是命令。随着五六十年代以后皮革行业院校的建立,特别是1958年四所轻工类本科院校(北京轻工业学院、天津轻工业学院、大连轻工业学院、无锡轻工业学院)的建立,逐渐打破了师傅带徒弟这种传统的人才培养方式。但是很长一段时间,行业大量的一线技术人才输送,还是依赖于行业办学的中专学校,比如“北京皮革学校”(现更名为“北京环境与艺术学校”)、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湖南省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这样的中专学校或高职院校。

 

这些学校的师资大多是从工厂调来的技术骨干,他们都是活跃在生产一线的技术人员,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很强的动手操作能力,注重实操,比如我自己,就是17岁到工厂当学徒,干了13年,作为厂里的技术骨干被调到学校当老师。客观来讲,一个学校老师的素质和质量决定了学生的素质和质量,这些搞技术出身的老师培养的学生当然是技术水平和动手能力比较强的。
我认为学校应当交给学生本领和技能,而一个更加重要的使命是塑造学生具备正确的价值观,这是极为关键的。如果一个人没有正确的价值观,那么其它一切都是镜花水月,没有牢固的根基。这些孩子到学校的时候只有十几岁,正是价值观塑造的关键时期,老师的引导和培养对他们的人生影响重大。

 

皮革院校是培养工匠精神的先行官,培养新一代工匠任重道远。我认为应当在培养目标里重重地写上一句:“合格毕业生要具有工匠精神”。学生们在把传统工艺技术技能学过来的同时,关键是把师傅们那种聚精会神、认认真真、一针一线做好鞋的心气儿学过来,并且把精益求精的精神发扬光大,再赋予创新,在建设制鞋强国的伟大实践中发挥聪明才智。当然,教师也要有“教书匠”的匠人精神,精益求精地上好每一节课。

 

院校毕业生浮躁,主要是因为缺少自信,因为弄不懂所以心里发怵,所以只好停留于做加减法,导致设计命中率低,这又造成了他工作的不稳定。自信来源于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的真正掌握,来自于不断实践以及对市场需求的了解。院校学生在校只是学知识,缺乏对市场了解,没有市场实践,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很难适应市场变化。另一方面,企业是拿来主义,又促进了急功近利。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鞋包是时尚产业,但鞋包不是纯艺术品,是生活用品,是艺术和技术有机结合的产物。皮革类院校需要调整教学模式,增强校企融合的时效性,建立研发中心,有研究课题,创设实战场景,提高专业教师教研科研能力。
北京环境与艺术学校等一批院校在校企融合的道路上做出了不懈的探索,其取得的成绩与学校的师资力量有很大的关系。在20世界70年代末80年代初,各地区根据制鞋行业发展需求,相继在轻工业院校增开了鞋类产品设计专业。开设该专业的院校都具有固定的专业教师,师资力量较强。大部分专业教师具有多年的企业实践经验,在教学中又能与企业紧密联系,了解企业需求和市场流行趋势。通过聘请企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作为专业兼职教师,定期或不定期地给学生授课,把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产品流行趋势讲给学生,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

 

实践证明,校企联合培养是加快培养设计人才的有效渠道。现代意义上的校企结合,不是简单的捆绑,而是遵循设计人才成长规律,学历教育、在职学习、学校企业间多阶段培养,打造有效的组合模式。

 

 

上一篇:

下一篇:

 
QQ在线咨询